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这位赴赤峰扶贫的新闻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年2月2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扶贫的新闻人闫新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闫新疆,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现

2021年2月25日,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扶贫的新闻人闫新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闫新疆,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现挂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

在赤峰市扶贫办,闫新疆被大伙儿打趣地称作“闫教授”。这不仅因为他是北京市数字编辑高级职称的评审专家,也因为他对赤峰贫困旗县有着百科全书般的了解。从产业项目、帮扶历程,到历史、风物、人情,他总能娓娓道来。

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才会沉淀下这样的深情。

2019年7月,第五批扶贫干部到任不久。正是草原最生机蓬勃的时候,只要不开会,闫新疆就往各旗县跑、往嘎查村里钻,想尽快了解扶贫项目。

一次从旗县返回赤峰市区,路边的广告牌引起了闫新疆的注意:一位农妇擎着黄澄澄的笤帚苗,笑得开怀。细问才知,那是巴林左旗正在推广的笤帚苗加工产业。沙地养不活庄稼,可笤帚苗却长得带劲,当地用京蒙帮扶资金建起了加工车间,贫困户可在家门口就业。

“用工灵活,生态绿色,这项目特好。可各村干各村的,没形成产业体系,也没有品牌。”闫新疆说,他当即改道去巴林左旗,“我得下村看看,想办法帮他们打出知名度。”

有多年的新闻一线工作经验,闫新疆深知,宣传品牌要靠挖掘鲜活的故事。可要想打开贫困户的心扉并不容易。就拿十三敖包镇的脱贫典型王文娟来说,这位年轻妈妈本就性格内向,更不愿把坎坷和贫病说给外人听。

闫新疆不着急,也没放弃。他从早到晚在车间里泡着,和农户一起干活、聊天,从种苗到捆扎、销售,自己都上手体验。被这份诚恳所打动,王文娟一点点建立起对扶贫干部的信任。

一天,王文娟主动邀闫新疆和村干部去家里看看。“去到她家,看到孩子,就更能感受到扶贫项目对于这个家庭的意义。”闫新疆说,王文娟坐在小院里,一口气聊了仨小时。闫新疆跟着哭,也跟着笑,记录下这个动人的故事。

很快,笤帚苗项目登上了央视新闻。销路迅速打开,销量同比增了3倍,政府还因此追加了项目资金。

驻村一周后,闫新疆返回市扶贫办。同事们发现,“闫教授”黑了、瘦了,还胡子拉碴的——这趟行程完全是计划外的,他连刮胡刀都没来得及带。

扑下身子,带着感情,这来自父亲的传承。

“您是北京人,为啥叫‘新疆'?”初次见面,不少人都会好奇他名字背后的故事。闫新疆的父亲是一名援疆干部。边陲遥远,无暇返京看望初生的婴儿,只能用一个特别的名字——新疆,来纪念那段岁月,也寄予儿子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次赴赤峰,一去就是两年,父母、妻子和两个女儿却默契地一致支持。他也记住了父亲对他的叮嘱:“要扑下身子好好干,带着感情去扶贫”。

在一次又一次地奔走驻村中,这句话从抽象变得具体。一年多来,闫新疆踏遍了赤峰8个国贫旗县,和贫困户同吃同住,摸排第一手资料。冬天滴水成冰,春秋常刮白毛风,这些都没能阻挡他的脚步,全年行程超4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一圈。

闫新疆仍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的林区、牧区、农区。他说,苦和累都不算什么,只希望踏踏实实做好京蒙扶贫协作,让老乡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zonghexinwen/2021/0305/566.html

上一篇:赤峰一男子虚构女性身份与同村男子网恋两年,
下一篇:赤峰一驾校教练酒驾被查 ,严查不贷以儆效尤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