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历时将近七十多年的隋唐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总算落下了帷幕。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喜悦,七十年的战争实在太过漫长,无数山东、河北健儿葬身辽东和朝鲜,换回来的是什么呢?或许对这场战争始末的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隋唐时代东北亚的政治格局,这一切都要从高句丽的出现说起。
一、中古早期高句丽的发展史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年编撰的《管子》,其内容涵盖了檀君、箕子、卫氏三个时期,檀君朝鲜和箕子朝鲜是朝鲜的神话传说时代,朝鲜的信史时代开始于卫氏朝鲜,卫氏朝鲜的首领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亡命者卫满,卫氏朝鲜的统治主体由当时东北地区的獩貊和朝鲜半岛南部的韩种组成。
高句丽历史地图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西汉消灭卫氏朝鲜后,在其旧址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实现了汉朝对朝鲜半岛的直接统治。东汉以后,中国进入长达四百年之久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出现了权力真空。到了中国的三国鼎立时期,朝鲜三国中的高句丽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实力弱小的高句丽游走在曹魏和孙吴之间,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激怒了曹魏,大将毌丘俭率兵轻易的击败了高句丽。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政权阻挡了高句丽向西北扩张的态势,高句丽无奈之下只能南下朝鲜半岛,南下途中,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百济和新罗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
集安高句丽遗址公园
二、隋朝与东北亚格局的重新塑造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汉末400年的纷争,重新统一了中国。随着隋朝的建立,北方的突厥汗国不断骚扰隋朝,面对突厥的强大压力,隋文帝杨坚采用长孙晟的离间计,离间“大可汗”沙钵略和“西方可汗”达头之间的关系,沙钵略和达头之间内讧使得突厥没能力同隋王朝抗衡。稳固北方后,隋朝开始构建东北地区的防线,强大的隋朝给了周边国家和政权很大压力,尤其是曾经与南方陈朝关系密切的高句丽。为了先发制人抢占优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联合靺鞨诸部落入侵隋朝辽西边境,这次进攻的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隋文帝接到边境的战报后,下令讨伐高句丽。
隋文帝剧照
汉朝是隋朝立国的榜样,重新征服朝鲜半岛,对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四郡进行郡县化,是隋朝的政治理念,唐王朝也继承了这种政治理念。隋朝建立后,东北亚由原来多极间的势力均衡转变成以隋朝为主导的一元化国际格局,必然影响周围国家和政权外交政策的调整。在隋朝没有统一全国时,高句丽联合陈国,拉拢突厥,形成一个不稳固的反隋联盟。而在朝鲜三国中,高句丽不断向半岛南部扩张,给百济和新罗很大的压力,百济和新罗向隋称臣纳贡,故而高句丽的南下相当程度上挑战了隋朝建立的朝贡体系。
三、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以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率领三十万隋军远征高句丽,战争没能如愿胜利,远征的隋军遇到了辽东地区夏秋雨季,军队还未东征,惊恐万分的高句丽连忙遣使上表谢罪:“辽东粪土臣元”。六年后,隋文帝驾崩,隋炀帝杨广继位,杨广继续执行隋文帝的东北亚政策。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下诏讨伐高句丽,第二年,113万隋军开赴辽东前线。隋朝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专门设有“受降使者”团队,准备以武力恐吓高句丽投降。高句丽则宁战不降,利用隋军不熟悉地形的缘故,最终反败为胜,隋军回到辽西时只剩两千余人。
隋炀帝剧照
上一篇:北京身后的燕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