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摘要】学前心理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更重视学前儿童的生理安全教育,而忽视了幼儿心理安全感的培养。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安全感的定义、影响儿童心理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提高儿童心理安全的策略。【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安全感 措施1安全感的界定安全感作为一种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影响因素,许多国内外的心理学家都对其进行过研究。首次正式提出心理安全感概念的是马斯洛(Maslow),他认为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security)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幼儿的身心发展程度不足以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立个体生存,尤其是心理安全感,如果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其情绪情感、认知、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消极的特征。2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比较盲目、随性,主要是因为对相关的教育目标与政策内容缺乏具体的研究和实践。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看出,国家在积极贯彻“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一思想。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地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及良好个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要搞好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必须把年龄特征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独特矛盾和本质特征是不同的,我们把这种特殊性称之为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研究证实,3~6岁的幼儿存在多个心理发展关键期。比如,2~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5.5岁是掌握数的概念的关键期,0~6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等。周文(2000)表示,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相应的关健期,采取相应的辅导,以事半功倍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幼儿口头表达、思想、行为等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关于幼儿口头表达、思想、行为等的适当教育,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幼儿的发展也会比较顺利。国外的研究中,幼儿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20%。而目前,我国大规模调查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少。广州市及上海市对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相关调查,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幼儿在社会交往、适应行为、情绪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而且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问题行为也逐渐增多,这种现象要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有30%以上的幼儿存在不良习惯,特别是在情绪控制方面的得分最低。常见的幼儿心理发展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恃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幼儿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闭、固执、骄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3)神经功能障碍;(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玩弄生殖器官等;(6)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3影响幼儿心理不安的因素3.1幼儿园的无序环境引发幼儿心理不安无序环境一是指没有秩序感的物质环境(杂乱无章的幼儿园和班级环境),二是指带给幼儿无秩序感的心理环境(如情感不和谐的师幼关系、师师关系以及同伴关系),都会导致幼儿心理安全感的缺失。丁丁所在的班级环境,颜色反差过大、布置过多过满,窄小拥挤,丁丁班的幼儿同其他班级幼儿相比更容易烦躁、疲劳、心神不安、不知所措。3.2教师的不当言语或行为引发幼儿不安我带学生去幼儿园实习经常听到或看到幼儿园教师的一些不当用语和行为。在组织小朋友做游戏时,老师们把小椅子之间连起来,小椅子和小椅子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小朋友在椅子上迈步行走,锻炼胆量和平衡力。丹丹小朋友较内向、胆子小,不敢迈大步,停留在椅子的时间较长,小脸憋得通红,紧张不安。老师们非但不鼓励,还说风凉话:“胆子真小,哎呀,快点!”听到老师的话语,丹丹小朋友表现愈发紧张。3.3同伴关系不和谐导致幼儿不安同伴关系不和谐是幼儿不喜欢去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星星告诉妈妈:“楠楠打我。”母亲让他告诉吴老师。儿子回答说:“吴老师不管。”母亲又要他找毕老师。儿子又回答:“毕老师告诉他自己解决。”这位幼儿处于不安之中,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或者愿意帮助或保护他的人,这使得他在幼儿园感到不安。4提升幼儿心理安全感的策略4.1温馨的幼儿园环境是建立幼儿安全感的基础幼儿园从安全设施、园舍色彩、装饰材料、环境创设等多方面把幼儿园布置成温馨的家。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主班老师、配班老师和保育员要做好配合,营造友爱的班级氛围。4.2积极的情感关注是培养幼儿安全感的关键教师对幼儿积极情感关注包括三个方面:(1)运用口头语言对幼儿进行积极关注;(2)运用肢体语言,对幼儿进行积极关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安全感便在心中油然而生;(3)运用表情对幼儿进行积极关注,教师温柔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能够很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4.3和谐的同伴关系能有效促进幼儿安全感的形成幼儿之间的和谐共处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用游戏为幼儿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被动,可以让一些主动、热情的幼儿邀请他们,商量游戏方式。使他们由被动参与变成自觉参与,主动与同伴交往。幼儿之间做游戏时经常会发生矛盾、冲突,教师如何做好引导?一天小班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阳阳和西西都想当“爸爸”。西西说:“你个子那么小,怎么当爸爸呀!”阳阳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的个子也很小的。”两人争执不停,谁也没有退让,也没有小朋友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老师可以引导说,还有舅舅的角色呢,谁愿意扮演?也可以引导幼儿轮流扮演爸爸,或者通过竞选的方式赢得爸爸的角色。结束语: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但由于其外显性并不明显,往往被教育者所忽视。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心理安全教育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要时刻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参考文献:[1]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2]蒋萍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1).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339.htm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zonghexinwen/2020/0514/346.html
上一篇:将二代郭待封的一次任性进军,改变了唐朝的命
下一篇:科举作弊极简史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