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左思《咏史诗》分析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摘要:“诗言志”是我国早期的诗歌理论主张,同时也是对我国古典诗歌特点及作用的典型概括。正如左思《咏史诗》中就充分流露出诗人的壮志、失望、无奈,将其心绪完完整整记述

摘要:“诗言志”是我国早期的诗歌理论主张,同时也是对我国古典诗歌特点及作用的典型概括。正如左思《咏史诗》中就充分流露出诗人的壮志、失望、无奈,将其心绪完完整整记述下来。透过《咏史诗》八首,读者便能够深切体会到诗人的情志。

\n

关键词:左思;《咏史诗》;诗言志

\n

左思《咏史诗》以组诗形式呈现,内部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诗歌首先表达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阻隔,诗人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此时表达出诗人的极度失望;幸而,诗人不断地在历史先贤中寻找,最终说服自己的内心,找到新的人生归途。

\n

一、报国之志

\n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文人,曾历经十年创作《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的社会局面。拥有如此才华的左思和其他文人一样,希望报效国家、为国建功立业。这种雄伟壮志在《咏史诗》中得到精彩呈现。如其一:

\n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1

\n

其中“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讲述诗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满腹经纶,有着卓尔不群的才华,体现出诗人对于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写出当时国家战线吃紧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诗人发出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强音“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诗人表示自己虽不是士兵,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但是自己也曾看过兵书,且有一颗不惧生死的雄心,所以诗人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胜利,甚至连自己在功成之后如何应对帝王的赏赐都想好了——“功成耻受赏”。

\n

纵观《詠史诗·其一》整首诗歌,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两个鲜明对比。首先,诗人的才能不符合国家的需要:诗人文人出身,手无缚鸡之力,能文不能武,而此时的国家边疆战火频发,急需能武的战士。其次,自身力量弱小,敌我力量悬殊。这两处对比都展现出诗人想要实现理想是十分艰难的,但是诗人没有被重重阻力打败,他愿意迎合国家所需,弃笔从戎、上阵杀敌,哪怕自身力量微不足道,但仍希望“铅刀贵一割”,为国家献上自己薄弱的力量。诗人的报国志向和决心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n

另外,诗人还在其二与其三中表达了自己非凡的才华以及建功立业的愿望。如其二中的“涧底松”就是诗人的自我比拟。诗人将自己比喻是山谷高大的树木,充分肯定自己的才华。其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2在叙述段干木与鲁仲连英勇事迹的基础上,表达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一样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望,以及诗人想凭借自己所学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远大理想。

\n

二、社会现实

\n

所谓“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对象并对此进行吟咏和思索,借以抒发思想情感,表达历史感悟等的诗歌创作。3虽有研究者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打破了咏史的传统,呈现出名为咏史,实为咏怀的现象,但笔者认为其并未从根本上脱离咏史性质。如诗歌中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由古感今的体现,以及对西晋社会现实的揭示均属咏史范畴。

\n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对西晋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但是这种社会现象是西晋社会独有的吗?对此,诗人特意在其二中进行了明确的回答——“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4清楚的告诉大众:这种社会现象由来自古昔,并举例金张和冯唐来论证。且据历史考察可知,西晋社会的官员选拔制度是沿袭了前代的九品中正制。最初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是以家世、道德、才能并重为标准的。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大权被士族大家所窃取,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断加重对家世条件的考察,以致西晋时期呈现出“上品无寒门,下品五士族”的极端现象。

\n

这种社会现象在左思《咏史诗》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如其二 :

\n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6

\n

通过两个对比揭示出寒门入仕之难。首先,“涧底松”与“山上苗”的对比:诗人自比“涧底松”,暗指虽出身寒门,但有着不凡的才华。而“山上苗”则是指贵族,如金日磾和张汤两大家族,他们不一定有着卓越的才华,但却因祖先的功绩而七代为官。其次,冯唐与金张家族的对比:冯唐有着卓绝的才能,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相比之下,金张家族人士不一定有冯唐般的才华,但能轻而易举地获得高官厚禄。诗人用自然现象暗示人世,揭示出西晋重家世、轻才华、寒门入仕难、贵族入仕易的社会现实。其七“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7这世间何时没有奇才呢?他们只不过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被世人遗忘了。进一步展现出有才之士被埋没的社会现实。

\n

三、人生归途

\n

《咏史诗》除刻画出诗人的理想和社会现实之外,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归途的两种思考。一种是建功立业后归隐山林,一种是仕途失意后著书立说。

\n

首先,功成归隐。《咏史诗·其一》“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8写诗人热切期盼自己能够为国家平定东吴和戎狄贡献一份力量,并且决定在成功之后拒绝帝王的封赏,回归山林。在其三中诗人也继续表达了自己希望功成身退的美好愿望。但事与愿违,不管左思是如何一个满腹才华的文人,终究无法与社会现实抗争,在这个极度重视家世而轻视才华的西晋社会里,左思想要实现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状况下他只能渐渐说服自己放弃报国理想。然而正当诗人的愿望不似先前强烈时,上天又给予了他新的希望——妹妹入宫,拜为修仪。这在史书《晋书·左贵嫔传》有着明确记载。这于左思而言或许是实现理想的绝佳机会,因为自己才华横溢,现又是皇家外戚,一展宏图定当毫无疑问。正当左思还做着美梦,老天又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殊不知,左棻是因才华出众才得以入住后宫,容貌却极为平凡,所以一生未得晋武帝宠爱。如此,诗人想要凭借自己皇家外戚这一身份来大展宏图,也终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诗人心中复燃的熊熊烈火顿时被浇灭,这一次的失望远比第一次更加彻底。此时,诗人已然看清自己壮志难酬的人生,因此只能放弃功成身退的美好愿望,寻找另一种归途。

\n

其次,失意著典。诗人在彻底失望之后,开始踏入历史长河寻找慰藉,其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9就叙写了诗人失意后不断在历史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历程。表现出诗人仕途失意的无奈,但是在想到苏秦与李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却死于非命时,诗人的失望之情得到了些许缓解。由此,诗人便一遍又一遍地自我游说,说服自己放下心中执念,做一个旷达之士。如其五“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10所写,追随许由的脚步,到山野间做一个闲散神仙。

\n

在几经请教、劝说之后,诗人终于慢慢恢复自信,如其六:“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11通过对贵族和轻贱者的轻重比较,展现出诗人对于轻贱者的肯定,对于自身的肯定。體现了诗人虽然仕途失意、人生理想无法实现,但其自信仍存。一旦在历史中找到一点慰藉之后,左思便开始寻找新的人生道路。

\n

在其四中,诗人便透过扬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著书立说。诗人认为贵族阶层的人虽有着一时的风光与荣耀,但是在千百年之后呢?他们只会随着草木枯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此前默默无闻的扬雄却可以凭借自己的著作流芳后世,活在历史长河中,活在历代人们的心中。从历史长河的角度进行比较,左思发现著书立说是一种更为远大和不朽的人生理想。这便是诗人为自己寻找到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n

《咏史诗》八首将作者的个人情感、经历与历史现实融合在一起,刻画出诗人的志向、失望、无奈以及西晋社会现实。使得诗人悲凉的人生遭际和西晋社会的不公变得更加可感可触,增强了读者与诗人之间的共鸣。

\n\n

注释:

\n

1、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n

2、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n

3、吴冰倩.左思咏史诗产生的内外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5,(12):60.

\n

4、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n

5、韩静.从左思风力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创新探析左思风力之成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7.

\n

6、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n

7、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00.

\n

8、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n

9、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00.

\n

10、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n

11、钟嵘.诗品[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99.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zonghexinwen/2020/0514/340.html

上一篇:我国铁尾矿砂混凝土应用现状分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